件網購商品送到顧客手上,通常包裹都呈“五花大綁”狀。雖然包裝費材費力,但為了運輸安,電商大多選擇“寧多勿少”。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我已經成為網絡購物發達的,但是在物流的整個環節還存在著大量的資源能源消耗、浪費現象。只是,快遞垃圾掣肘如何打破?
快遞垃圾已呈圍城之勢 綠色循環利用助力脫困
某電商客服吐槽:“不少顧客喜歡包裝上檔次,有人因包裝簡陋給差評甚至退貨,精裝才能得好評?!奔铱爝f公司負責人說,快遞包裹運輸過程中有堆積壓力,多繞幾圈膠帶能避免被壓壞。不難看出,買家、賣家和快遞公司之間達成了“過度包裝”默契,這是造成快遞過度包裝亂象的主要原因。
因為多方的“默契”,年200億個包裹便產生了400多萬噸的垃圾。而目前中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%,其余九成帶來的環境壓力不容小覷。據了解,快遞包裝材料主要有紙箱、塑料袋、塑料泡沫、膠帶和單據,除了能被回收利用部分,大量塑料袋、膠帶、氣泡膜不能循環使用且無法分解,只能被焚燒或無害化填埋,有些填埋后需近百年才能降解。
中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:“快遞垃圾旦造成環境污染,治理成本將非常高,與其把錢花在事后治理上,不如采取稅費減免等措施,鼓勵企業對快遞垃圾進行回收處理,防污染于未然。要求企業加快綠色包裝、環保包裝的使用、回收,優先使用環保包裝。同時鼓勵快遞公司、物流公司、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加大對快遞包裝的回收力度,提高快遞包裝的再利用率?!?span>
“京東、唯品會、順豐等物流已經在改良自己的包裝,改良后的包裝可以再次回收利用,或是通過積分制回收包裝?!蔽粯I內人士透露。
然而,對于快遞公司來說,回收二手紙箱利潤很薄,通常也不會花人力和物力去回收。曾有快遞企業在紙箱回收方面進行相關探索。如每回收個紙箱,快遞小哥可以拿到0.5元~1元價格補貼,消費者可以獲得積分回饋。但是,實施回收不僅增加快遞員回收費、消費者積分成本,還要核算空箱子倉儲成本、業維護人員費用、消毒成本等,終令回收行為難以為繼。
因此業內建議,快遞垃圾應該從源頭開始籌劃治理,將包裝物變為“廢棄物”的數量降到。中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:“綠色的快遞包裝使用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經濟成本問題。對快遞行業發展十分關注,但目前,對快遞業、電商的包裝規范標準、指導意見還沒有制定出來。作為世界快遞大,必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?!?span>
此外,遏制供給只是個方面,堵住需求也至關重要。如果不能轉變消費者“貪奢求洋”的心態,不能解決“面子消費”的社會風氣,那么商品與包裝分開銷售,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果。故而,引導公眾改變“包裝越好東西越好”的消費心理,倡導理性的包裝觀念,也屬當務之急。失去了生存的土壤,過度包裝之禁才會真正有處落地。
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生華表示,我物流企業亟需樹立綠色物流發展理念。綠色物流包裝物可回收性材料的運用能節約資源、降低企業成本,有利于環境保護。政府應加強立法,完善物流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,對違規企業通過懲戒方式予以制止,從政策和資金上鼓勵快遞企業多使用低碳、環保的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,比如使用優質紙質包裝袋,即使不能重復使用也能很快降解,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,政府應鼓勵、引導企業發展綠色物流,走可持續發展道路。
政協委員鄭惠強建議,加快包裝行業立法工作,研究制定快遞條例等行政法規。他提出,盡快將快遞包裝列入《循環經濟促進法》的強制回收目錄;同時,貫徹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,修訂完善《快遞封裝用品標準》,并將其調整為強制性標準,為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提供技術規范。
言以蔽之,快遞垃圾治理是項系統工程,既涵蓋包裝物料供應商、快遞企業、電商平臺與商家等多個從業主體,又關系著成千上萬消費者的利益。只有完善相關法規,加強行業自律,改善個人消費觀,政府、企業、商家和消費者形成合力,才能共同打破“快遞垃圾”困局。